餌敵
成語(Idiom):餌敵(ěr dí)
發(fā)音(Pronunciation):ěr d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以巧妙的計策引誘敵人上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餌敵意為以巧妙的計策或手段吸引敵人上鉤,使其陷入困境或受到損失。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利用誘餌引誘敵人上鉤,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在戰(zhàn)爭、競爭、斗爭等情境中,通過巧妙的策略或計謀引誘對手上當,從而獲得勝利或取得優(yōu)勢。也可以用于形容在生活中利用聰明才智或巧妙的方法引誘他人上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韓信降楚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韓信在楚漢戰(zhàn)爭中,利用計策引誘敵人上鉤的情景。楚將項燕曾經(jīng)發(fā)誓說:“若韓信有膽來我楚國,我就請他吃飯。”韓信得知后,派人送去了一頓豐盛的飯菜,結(jié)果項燕果然上鉤,前去楚國會面。韓信利用了項燕的自大和輕敵心態(tài),成功地將其騙到楚國,最終擊敗了楚軍。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分別是“餌”和“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利用巧妙的計策餌敵,最終贏得了這場競爭。
2. 這位高手善于用計謀餌敵,讓對手措手不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餌敵的發(fā)音“ěr dí”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智者在棋盤上巧妙地放置了一塊餌,吸引著對方的敵人上鉤。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餌敵相關(guān)的成語,如“以逸待勞”、“出奇制勝”等,這些成語都揭示了智慧和巧妙的戰(zhàn)略思維在競爭中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9歲):他通過設(shè)計一個精巧的陷阱餌敵,成功地捉住了一只小老鼠。
2. 初中生(14歲):在比賽中,我們要學會利用對手的弱點餌敵,從而獲得勝利。
3. 高中生(17歲):在政治演講中,候選人常常會用巧妙的言辭餌敵,使對手陷入尷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