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àn tú ér fèi ㄅㄢˋ ㄊㄨˊ ㄦˊ ㄈㄟˋ半涂而廢(半塗而廢)
半路上終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禮記·中庸》:“君子尊道而行,半涂而廢,吾弗能已矣。” 清 林則徐 《查勘礦廠情形試行開采折》:“臣等查該三廠開採,雖尚未見成效,然總須該地方官激勵廠民,奮勉從事,不可任其半涂而廢。”亦作“ 半途而廢 ”。《西游記》第五七回:“﹝ 沙僧 ﹞只叫:‘怎么好!怎么好!這誠所謂半途而廢,中道而止也!’” 清 李漁 《比目魚·利逼》:“我和你同心苦守,指望守個日子出來,誰想半途而廢。” 沙汀 《炮手》:“ 彭玉書 早戒過兩次煙的。一次他戒掉了,不到半年又翻了癮;一次因為受不住痛苦,半途而廢。”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半涂而廢
成語(Idiom):半涂而廢(bàn tú ér fèi)
發音(Pronunciation):bàn tú ér f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工作或事物只完成了一半就草率地放棄了,沒有堅持到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半涂而廢是由“半涂”和“廢”兩個詞組成的。半涂是指沒有涂完,只涂了一半;廢是指草率地放棄。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某件事情沒有完成,就因為懶散或不負責任而草草收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半涂而廢常用于形容工作、學習或其他事情沒有完成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缺乏毅力、不堅持到底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半涂而廢的故事起源于《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晉國有個人姓孟,他擔任國家的涂墻工作。有一天,他開始涂墻,但只涂到一半就停下來了。國君問他為什么,他回答說:“涂到一半就夠了,太費力氣。”國君聽后很生氣,認為他草率放棄了工作,沒有完成任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半涂而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原本想寫一本小說,但卻半涂而廢,只寫了幾章就放棄了。
2. 這個項目本來很有前途,可惜因為團隊成員的懶散,最終只是半涂而廢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半涂而廢”與涂墻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只涂了一半的墻壁,然后因為懶散而放棄,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文章或新聞,了解更多使用半涂而廢這個成語的情景和例子,以豐富對其應用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原本想畫一幅美麗的畫,但是半涂而廢了,只畫了一半就不想畫了。
2. 初中生:我開始學習彈吉他,但因為覺得太難了,所以半涂而廢了,沒堅持下來。
3. 高中生:我本來想寫一本小說,但是因為缺乏毅力,最后只是半涂而廢了,沒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