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窩
基本解釋
◎ 馬蜂窩 mǎfēngwō
[hornet's nest] 馬蜂的巢穴。比喻令人不好對付的人和集體
他這一說可捅了馬蜂窩了
詳細解釋
(1).馬蜂的窩。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九:“他心眼像個馬蜂窩,轉個磨磨,就想糟踐人。”
(2).喻難于對付的人或麻煩而棘手的事。 劉轉連 《搶渡澧水沅江》:“好!組織突擊隊,戳爛它這個‘馬蜂窩’!”《人民文學》1981年第6期:“一句話,可捅了馬蜂窩。”
成語(Idiom):馬蜂窩
發音(Pronunciation):mǎ fēng w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局勢緊張,爭斗激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蜂窩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馬蜂指的是蜂群中的蜂王,窩即指蜂巢。馬蜂窩形容蜂巢中的馬蜂群體,意味著局勢緊張,爭斗激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各種爭斗激烈的場面或局勢,比如形容兩個團隊競爭激烈,雙方爭斗不休,或者形容某個地區的社會矛盾激化,沖突頻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馬蜂窩”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中,有一位刺頭兒子娶了一個好媳婦,但是兒子的婆婆卻不滿意,經常欺負媳婦。有一天,媳婦忍無可忍,把婆婆關在炕床下的馬蜂窩里,讓馬蜂叮咬她。后來,這個故事就成了人們形容爭斗激烈的場面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詞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在工作上總是馬蜂窩,爭來爭去的。
2. 這個地區的矛盾已經激化成了馬蜂窩,需要盡快化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馬蜂窩”與爭斗激烈的場面聯系起來,想象馬蜂群體中的蜂王在窩里指揮蜂群爭斗的情景,有助于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成語“馬蜂窩”,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成語,比如“蜂擁而至”、“蜂起”等,都可以用來形容人群或力量的集中和激烈的爭斗。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考試成績是馬蜂窩,大家都在爭取第一名。
2. 初中生:足球比賽中的球場變成了馬蜂窩,雙方隊員爭球激烈。
3. 高中生:學校里的學生會選舉變成了馬蜂窩,每個人都在爭當班級的代表。
4. 大學生:社團招新的場面像馬蜂窩一樣,有很多人爭相報名。
5. 成年人:公司里的競爭變得像馬蜂窩一樣,大家為了晉升都拼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