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判
基本解釋
指書法和文理。《新唐書·選舉志下》:“凡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yōu)長。” 唐 韓愈 《李君墓志銘》:“進士及第,試書判入等。補秘書正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名子謗議》:“ 李翰 雖以辭藻擢第,不以書判擅名。”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將如終南太平宮讀書》:“始者學書判,近亦知問囚。”
成語(Idiom):書判(shū pàn)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ū p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根據書面文件或法律條文進行判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判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書”指的是書面文件,特指法律文件或法律條文;“判”指的是判決或判決書。書判的含義是根據書面文件或法律條文進行判決,即依據法律文件來做出決定或判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書判一詞通常用于法律領域,表示根據法律文件或條文進行判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某個決定或判斷是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來做出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書判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法律制度。在古代,法官在審判案件時會參考書面文件或法律條文,根據法律規(guī)定做出判決。書判一詞就是從這個古代的法律制度中衍生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書判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法官在庭審中要嚴格依照法律進行書判。
2. 這個案件的判決是根據相關法律條文進行的書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書判”這個成語與法律領域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拿著一本厚厚的法律書進行判決,以此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法律相關的成語,了解更多關于法律和司法領域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根據學校規(guī)定書判了我遲到的處罰。
2. 初中生:法官根據相關法律進行書判,給予了罪犯應有的刑罰。
3. 高中生:在法庭上,律師通過引用法律條文進行書判,為當事人爭取了合理的權益。
4. 大學生:作為法學專業(yè)的學生,我們需要學習法律知識,以便將來能夠進行準確的書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