牓諭
成語(Idiom):牓諭(bǎng yù)
發音(Pronunciation):bǎng y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開宣布、宣告命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以公開的方式發布命令、宣告決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高層領導或權威機構發布重要的命令、決定或公告,也可用于形容個人或小團體的宣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元前542年,齊國的襄公命令他的大臣們將國家的政策和決定公開宣布給全體百姓,以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這個故事成為了“牓諭”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牓”和“諭”,都是古代漢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今天在會議上牓諭,明天開始全面整頓工作。
2. 他牓諭全班同學,明天要進行一次模擬考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國王在高臺上宣布命令的場景,牓諭的發音與“幫愈”相似,可以聯想國王在宣布命令后,人們幫助愈合國家的問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例如“宣諭”、“公諭”等,以增加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牓諭我們明天要穿校服參加活動。
2. 初中生:校長在晨會上牓諭我們要加強學習,爭取更好的成績。
3. 高中生:學校牓諭我們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升綜合素質。
4. 大學生:學校領導牓諭全校師生要遵守校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