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琴
基本解釋
皋陶 的墳墓。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沘水》:“今縣( 六安 )都陂中有大冢,民傳曰公琴者,即 皋陶 塚也。 楚 人謂塚為琴矣。” 清 黃生 《義府·公琴》:“《水經(jīng)注》: 楚 人謂塚為琴, 六安 縣都陂中有大塚,民曰公琴,此 皋陶 冢也。按……《山海經(jīng)》:‘百穀自生,冬夏播琴。’此又以‘琴’為‘種’,‘冢’、‘種’一聲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詩文著述》:“ 楚 人稱‘冢’曰‘琴’,故 皋陶 冢名公琴。”
成語(Idiom):公琴
發(fā)音(Pronunciation):gōng q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正無私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琴是由“公”和“琴”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表示公正、公平、無私的意思;“琴”表示古代的一種樂器。公琴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具有公正無私的品質,不偏袒任何一方,能夠公正地處理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琴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公正無私、不偏不倚、公平處理事情的品質。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人的贊賞或稱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琴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戰(zhàn)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官員名叫公琴,他非常正直公正,處理事情時總是以公正的態(tài)度,不偏袒任何一方。他的品德深受人民的敬重和贊賞,后來人們就用“公琴”來稱贊一個人具有公正無私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琴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處理糾紛時總是像公琴一樣公正無私。
2. 這位法官以公琴之心審判每一個案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公琴成語與公正無私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彈奏琴時,音樂是公正無私的,沒有偏袒任何一方。可以通過反復閱讀、背誦和使用該成語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音樂文化中的琴,了解古代琴的種類、演奏技巧和歷史背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每次考試都公平公正,就像公琴一樣。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公正無私的法官,像公琴一樣公正地審判每一個案件。
3. 高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會干部,我會以公琴之心對待每一個同學的意見和建議。
4. 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我們應該像公琴一樣公正無私地對待每一個問題和人。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公琴”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