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黹
成語(Idiom):針黹(zhēn yì)
發音(Pronunciation):zhē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縫補衣物時非常細致、認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針黹是由“針”和“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針指的是縫補衣物時使用的細針,黹指的是繡花時使用的細線。針黹形容一個人做事認真細致,不馬虎隨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針黹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做事認真細致,不馬虎隨意的場景。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細心和專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針黹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原文是“賈生之事,針黹繡也”。此故事講述了屈原擔任楚國大夫時,他的朋友賈生送給他一件精美的錦衣。屈原非常喜歡這件衣服,但發現衣服上有一處瑕疵。于是屈原找來了賈生,讓他用針黹來修補這個瑕疵。賈生繡補時非常認真細致,最后修補得非常完美。這個故事中的針黹成為了形容認真細致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針黹”,沒有其他修飾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做事非常針黹,從不馬虎隨意。
2. 這個學生在寫作業時總是做得很針黹,結果每次都能得到好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縫補衣物時,用細針繡花,非常細致認真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細水長流”、“一絲不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媽媽教我縫紉,我要學會針黹。
2. 初中生:我在寫作業時總是要求自己做到針黹的程度。
3. 高中生:這個學生在科學實驗中總是非常針黹,從不馬虎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