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剉
成語(Idiom):斫剉(zhuó zuò)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uó z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斧頭和鋸子來砍削木材,比喻言辭尖刻、刻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斫剉是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斫指用斧頭砍,剉指用鋸子鋸。斫剉的基本含義是用尖刻的言辭攻擊他人,刻薄地批評或諷刺別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斫剉多用于形容人言辭尖刻、刻薄,通常用來批評那些用惡意言辭攻擊他人的人。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文學作品中的描寫,以及社交媒體上的評論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斫剉最早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的偉大詩人,他的作品《離騷》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珍貴遺產(chǎn)之一。在《屈原賈生列傳》中,賈生以尖刻的言辭批評屈原的作品,被形容為“斫剉之人”。這個故事成為了斫剉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上對別人的發(fā)言進行了一番斫剉,引起了眾人的不滿。
2. 她總是用斫剉的語言對待他人,沒有人愿意和她交朋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斫剉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斧頭和鋸子,用尖刻的言辭砍削別人的心靈,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斫剉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言辭鋒利”、“嘴上無毛”等,以擴展對尖刻言辭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用斫剉的話對同學說話,讓人很傷心。
2. 初中生:老師批評同學時,不應該用斫剉的語言,應該友善一點。
3. 高中生:網(wǎng)絡上有很多人用斫剉的言辭互相攻擊,這種行為應該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