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具
成語(Idiom):祠具(cí jù)
發音(Pronunciation):cí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祠廟中的器物,比喻沒有用處或者過時的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祠具是由“祠”和“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祠指的是祭祀祖先的廟宇,具指的是祭祀用的器物。祠具原指祭祀祖先的器物,后來引申為沒有用處或者過時的東西。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某些東西已經過時、沒有價值或者沒有實際用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祠具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某些事物已經過時、沒有用處或者沒有實際價值的情況。例如,某個技術過時了,可以說它已經成為了祠具;某個產品被淘汰了,可以說它變成了祠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祠具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李時中的《齊諧雜劇·紅字》。故事中,有一個人買了一批祠具,希望通過祭祀祖先來祈求好運。然而,他的祖先并沒有給予他任何好處,于是他悔過自新,把祠具都賣掉了。這個故事中的祠具成為了沒有用處的東西的象征,后來被引申為了成語“祠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祠具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過時的技術已經變成了祠具。
2. 那些老舊的家具已經成為了祠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故事起源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買了一批祠具,但是祖先并沒有給予他好運,最后他把祠具賣掉了。這個故事中的祠具成為了沒有用處的東西的象征,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廢物利用”、“過時了”等,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些玩具已經變成了祠具,我不再玩它們了。
2. 初中生:這種過時的流行語已經成為了祠具,沒有人再使用了。
3. 高中生:這些老舊的教學方法已經變成了祠具,我們需要更新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