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
基本解釋
◎ 充血 chōngxuè
[hyperemia;congestion] 局部的血管血量增加,血流加速
英文翻譯
1.{醫} hyperemia; congestion; hyperaemia
詳細解釋
因疲勞過度或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局部小動脈、毛細血管血量增加、血流加速的現象。 方紀 《三峽之秋》:“這些資料,也不只是人們在深夜,在搖曳的燭光下,揉著充血的眼睛,細心描繪成的各種顏色的圖紙。” 峻青 《女英雄孫玉敏》:“在深草叢里,臥伏著二十多個男女青年民兵,他們都瞪大著充血的眼睛,聚精會神地望著那冒著濃煙的村莊。”
成語(Idiom):充血
發音(Pronunciation):chōng xi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血液充盈、充溢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充血是指血液在某個器官或組織中充盈、充溢的狀態,通常表示該器官或組織發生了異常的血液充血,可能是由于炎癥、刺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眼睛、鼻子、面部等器官或組織充血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地方充滿了人或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充血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在古代,人們認為血液充盈是身體健康的表現,而血液不暢則是疾病的表現。因此,充血一詞被用來形容器官或組織異常充盈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充血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充”和名詞“血”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看到他的臉上充血的樣子,我知道他一定很生氣。
2. 由于過度用眼,我的眼睛經常會充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充血這個成語:
1. 關聯記憶:將充血與眼睛充血、鼻子充血等情況聯系起來,形成關聯記憶。
2. 圖像記憶:將充血的形象與充滿了紅色血液的器官或組織形象聯系起來,形成圖像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充血相關的成語,如“面紅耳赤”、“眼紅心熱”等,以擴大對于充血及相關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跑步跑得太快,臉都充血了。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眼睛充血是因為通宵看書。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前,她整夜復習,眼睛充血得很嚴重。
4. 大學生(19-22歲):夏天的陽光很烈,容易導致皮膚充血。
5. 成年人(23歲以上):他因為酗酒導致肝臟充血,需要及時就醫。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充血”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