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意懶心慵
發音(Pronunciation):yì lǎn xīn y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懶散、不思進取,缺乏動力和精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意懶心慵是由“意”、“懶”、“心”和“慵”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意”指意志,表示心思;“懶”指懶散,表示不努力;“心”指心志,表示精神;“慵”指懶散,表示不活躍。整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的心思懶散,缺乏動力和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狀態、行為或工作態度懶散,缺乏進取心和動力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或警示一個人不要懶散消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意懶心慵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中,記載了戰國時期齊國相國田忌與賽馬的故事。相國田忌在比賽中的馬匹一匹又一匹地被其他參賽者趕超,他的心情變得意懶心慵,沒有了斗志。最后,他通過巧妙地選擇馬匹的策略,最終贏得了比賽。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要有堅定的意志和積極的心態,不要懶散消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意懶心慵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的心思懶散,缺乏動力和精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無所事事,意懶心慵,一點也不積極。
2. 這個學生成績一直不好,就是因為他太意懶心慵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意懶心慵的發音與“一懶一休”相聯想,表示一個人一旦懶散下來就很難再有動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其他形容懶散、消極的成語,如“懶散無聊”、“意興闌珊”等。
2. 學習鼓勵積極向上的成語,如“積極進取”、“奮發向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意懶心慵,不愿意完成作業。
2. 初中生:有些同學上課時意懶心慵,不認真聽講。
3. 高中生:考試前,他的狀態總是意懶心慵,沒有復習的動力。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他懶散的生活態度讓他變得意懶心慵,錯失了很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