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lì wén zì ㄅㄨˋ ㄌㄧˋ ㄨㄣˊ ㄗㄧˋ不立文字
佛教禪宗主頓悟,以心傳心,不涉文字語言,謂之不立文字。《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 世尊 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 摩訶迦葉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八佾篇五》:“余以 管氏 言之,其遺書具在,其行事亦班然可考。既非如 霍光 、 寇準 之不學無術,又非如 釋氏 之不立文字,瞎著去參。”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立文字
成語(Idiom):不立文字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ù lì wén z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寫字、不立字的意思,表示不以文字表達,而是以行動或實際行為來證明或表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立文字是一個由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的字面意思是“不寫字”。它的含義是指不通過書面文字來表達,而是通過實際行動、事實或行為來證明或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個成語強調了實際行動的重要性,而不僅僅停留在言辭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立文字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不善言辭,但通過實際行動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它也可以用來表達不以言辭為主要手段,而是以實際行動來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的方式。這個成語在工作場合、教育領域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立文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在古代,寫字是一項重要的技能,而太史公(司馬遷)作為一個歷史學家,他的文字記錄了許多歷史事件和人物。然而,他在自序中提到,自己并不擅長寫作,而是通過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因此,他用“不立文字”來形容自己的寫作風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立文字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不”、“立”、“文”和“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不擅長演講,但他通過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2. 這位老師不善言辭,但她通過實際行動來教育和引導學生。
3.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不僅要有好的計劃,更要通過實際行動來取得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立”字的發(fā)音“l(fā)ì”進行聯(lián)想,將“不立文字”記憶為“不立理由”。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即不以文字為主要表達方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關于成語的故事和用法。你可以閱讀《成語故事大全》等相關書籍,或者使用在線資源進行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雖然不善言辭,但我通過實際行動幫助了同學。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不僅講課生動有趣,還通過實際行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3. 高中生(16-18歲):他不善辯論,但他通過實際行動改變了人們對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