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蝗
成語(Idiom):遺蝗(yí huáng)
發音(Pronunciation):yí hu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災害過去后,幸存下來的蝗蟲。比喻戰亂或其他災難過后的殘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遺蝗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遺指殘留下來的,蝗指蝗蟲。這個成語比喻戰亂或其他災難過后,仍然存在的一部分殘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戰亂、災難等之后,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或殘余的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遺蝗”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四年》的記載中。當時,晉國發生了一場嚴重的蝗災,蝗蟲吃光了農作物,導致人民生活困苦。而在蝗災過后,仍然有一些蝗蟲幸存下來。這個成語由此而來,用以形容戰亂或災難過后的殘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遺和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戰爭過后,遺蝗依然存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2. 這場災難過后,遺蝗仍然存在,我們要努力重建家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蝗蟲災害過后,一些蝗蟲幸存下來,成為了遺蝗。可以通過想象蝗蟲的形象和災害的場景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戰爭、災難相關的成語,如“余孽”、“殘兵敗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戰爭過后,還有很多遺蝗,我們要一起努力重建家園。
2. 初中生:歷經戰亂,這個國家的遺蝗仍然存在,我們要共同努力實現和平與繁榮。
3. 高中生:這個城市經歷了一場災難,災后的遺蝗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我們要積極行動,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