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放
成語(Idiom):髡放 (kūn fàng)
發音(Pronunciation):kūn f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剃光頭發、放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髡放是指把頭發剃光或放走。在古代,剃光頭發是一種刑罰,而放走則是指釋放囚犯。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引申為放棄、放任或放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放棄某種權力、責任或限制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放任自由、縱容不良行為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的齊國。當時,齊國的君主齊威王因為某些原因對一個官員非常不滿,決定將他處死。但是,這個官員的兒子非常聰明,他請求國王給他一個機會來為父親辯護。國王同意了,但提出了一個條件:如果他的辯護不成立,他將被剃光頭發并放逐。這個官員的兒子經過精心準備后,成功地為父親辯護,國王非常感動,決定放他一馬,并稱贊他為“髡放之才”。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髡”是動詞,表示剃光頭發;第二個字“放”是動詞,表示放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追求自由,髡放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
2. 這位領導人髡放了過去的錯誤,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3. 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不能縱容他們髡放自己的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人剃光頭發后被放走,表示他放棄了一些東西或被放任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的刑罰制度和髡發的相關知識,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因為犯了錯誤,被老師髡放了守校的任務。
2. 初中生:為了追求自由,她髡放了自己的過去,開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強對社會秩序的管理,不能縱容不法分子髡放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