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鹵
基本解釋
(1).鹽堿地。《呂氏春秋·樂成》:“ 鄴 有圣令,時為 史公 ,決 漳水 ,灌 鄴 旁,終古斥鹵,生之稻粱。”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遁》:“讓膏壤於陸海,爰躬耕乎斥鹵。”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辨誤三》:“咸薄之地,名為斥鹵。” 清 魏源 《籌河篇中》:“凡 沙河 所經……皆歷年 河 決正溜所衝之地,非沙壓,即斥鹵。”
(2).指鹽。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作咸》:“四海之中,五服而外,為蔬為穀,皆有寂滅之鄉,而斥鹵則巧生以待。”
成語(Idiom):斥鹵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l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開批評、譴責惡劣行為或不良現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斥鹵是由“斥”和“鹵”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斥意為譴責、批評,鹵指鹽。這個成語原本是指以鹽為刑罰的一種方式,后來引申為公開指責、譴責某人或某事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斥鹵一詞常用于描述公開批評、譴責不良行為或不良現象的場景。可以用于各種社會、學術、政治等領域的討論或評論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刑法。在古代,鹵鹽是一種常見的刑罰工具,用于對待罪犯。斥鹵這個成語就是由這個刑罰方式衍生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斥鹵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斥”為動詞,意為批評、譴責,“鹵”為賓語,意為不良行為或不良現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公開斥鹵了那家公司的不誠信行為。
2. 這位教授經常斥鹵學生的懶散態度。
3. 媒體對政府的不作為進行了大力斥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斥鹵的發音與“吃咸鹵”聯想,咸鹵是一種鹽水,而斥鹵意為公開批評,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新聞報道、社會評論、歷史文獻等來了解更多關于斥鹵的使用場景和故事起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斥鹵了我們班上一名同學的不守紀律行為。
2. 初中生:政府官員應該勇于斥鹵腐敗現象,保護人民的利益。
3. 高中生:記者在報道中斥鹵了某公司對環境污染問題的不負責任態度。
4. 大學生:學術界應該對偽科學進行斥鹵,維護科學的嚴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