蓽輅
成語(Idiom):蓽輅
發音(Pronunciation):bì l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草車。比喻過時、落后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蓽輅,古代一種用荊條編制成的車子,用于農民運輸物品。由于草車結構簡單,沒有輪子,行駛時搖擺不定,速度慢,使用不方便,因此在現代社會被認為是過時、落后的事物的代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1. 形容某種技術、觀念、方式等過時、落后。2. 形容某人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夏本紀》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商朝末年,有一個名叫蓽車的人,他制作了一輛用荊條編制的車子,但由于草車結構簡單、行駛不穩定,被人們嘲笑為“蓽輅”。這個故事后來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過時、落后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蓽輅是一個形容詞加名詞的成語,形容詞“蓽”表示過時、落后,名詞“輅”表示車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部手機已經成為了時代的蓽輅,現在的科技已經遠遠超過它了。
2. 他的觀念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真是個思想上的蓽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蓽輅”與過時、落后的形象聯系在一起,想象一輛搖擺不定的草車,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發展歷程,以及現代科技的進步對社會帶來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的爺爺說他小時候坐過蓽輅,現在的車子太快了。
初中生:這款游戲已經是個蓽輅了,沒人玩了。
高中生:他對新科技完全不感興趣,真是個思想上的蓽輅。
大學生:這種傳統的交通方式已經成為了歷史上的蓽輅。
成人:這種管理方式已經是個蓽輅了,我們需要更加現代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