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善
基本解釋
阻止別人做好事。《呂氏春秋·樂成》:“中主以之哅哅也止善,賢主以之哅哅也立功。” 三國 魏 曹操 《楊阜讓爵報》:“ 子貢 辭賞, 仲尼 謂之止善。”
成語(Idiom):止善
發音(Pronunciation):zhǐ s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阻止善良的行為,扼殺善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止善是由“止”和“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止”意為阻止、制止,“善”意為善良、善行。止善的意思是阻止善良的行為,扼殺善念。這個成語含有一種諷刺的意味,用來形容那些為了私利而阻撓別人善行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止善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出于私利或惡意而阻撓別人善行、善舉的行為。比如,當一個人在幫助他人時,卻被別人故意阻撓或抹黑,我們可以說這是止善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古代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有個善良的人經常幫助別人,但總是遭到別人的嫉妒和阻撓。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道士,道士告訴他,他的善行被別人所阻止是因為他的善行太過出眾,讓別人感到嫉妒。道士建議他在行善的過程中保持低調,不要引起別人的注意和嫉妒。從此以后,這個人開始了止善的行為,不再公開行善,而是默默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止善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成語,其中“止”是形容詞,修飾“善”這個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止善行為讓人們對他產生了質疑。
2. 別人的阻撓并沒有讓他放棄行善,他依然堅持做好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止善”分解成兩個部分來記憶。其中,“止”可以聯想為“阻止、制止”,而“善”可以聯想為“善良、善行”。通過將這兩個部分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止善這個成語,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故事和類似的成語,比如“殺雞取卵”、“破鏡重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止善行為讓全班同學都喜歡他。
2. 初中生: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阻撓別人的善行,這就是止善的行為。
3. 高中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那些止善的人,他們總是阻撓別人做善事。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堅持做善事,不要被周圍的止善行為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