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貳
基本解釋
(1).專一,無二心。《左傳·昭公十三年》:“君茍有信,諸侯不貳,何患焉?”《楚辭·九章·惜誦》:“事君而不貳兮,迷不知寵之門。”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五》:“﹝ 嚴續 ﹞為 元宗景 所知,兩登相位,盡忠不貳。” 魯迅 《華蓋集續編·記發薪》:“不過臨時發布‘親領’命令的施主卻還有,只是已非善于索薪的驍將,而是天天‘畫到’,未曾另謀生活的‘不貳之臣’了。”
(2).一律;沒有差異。《管子·輕重乙》:“ 桓公 曰:‘然則衡數不可調耶?’ 管子 對曰:‘不可調。調則澄,澄則常,常則高下不貳,高下不貳則萬物不可得而使固。’”《孟子·滕文公上》:“從 許子 之道,則市賈不貳。”
(3).不重復。參見“ 不貳過 ”。
(4).沒有差錯。貳,通“ 忒 ”。《荀子·天論》:“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王念孫 《讀書雜志·荀子五》:“貳當為貣,亦字之誤也。貣與忒同。忒,差也。言所行皆順乎道而不差,則天不能禍也。”《韓詩外傳》卷三:“ 孔子 聞之曰:‘ 楚莊王 之霸,其有方矣。制節守職,反身不貳,其霸不亦宜乎?’”
近義詞
成語(Idiom):不貳
發音(Pronunciation):bù è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二、不犯錯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不”表示否定,第二個字“貳”表示犯錯、犯二。合在一起,不貳表示不犯錯誤、不犯二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貳常用于表達某人做事謹慎、不輕易犯錯的特點。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件事情的結果或者過程沒有出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貳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論語·雍也》一章。孔子的弟子雍也問孔子:“仲尼(孔子)何以謂之‘貳’?”孔子回答說:“犯錯、犯二。”從此,不貳成為了一個用來形容不犯錯誤、不犯二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工作一絲不茍,做事總是不貳。
2. 這個項目經理在管理過程中總是能夠保證不貳,所以大家都很信任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貳”聯想成“不犯二”,表示不犯錯誤,記憶起來更加容易。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聽取名人演講等方式進一步了解不貳的用法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會認真做作業,不貳任何一個字。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學生考試總是能夠保持不貳的狀態,所以成績一直很好。
3. 高中生(16-18歲):學習的道路上,我們要時刻保持不貳的心態,不斷進步。
4. 大學生(19-22歲):在大學期間,我們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做到不貳,為將來的工作做好準備。
希望以上關于“不貳”詞語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