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砌
成語(Idiom):扣砌
發音(Pronunciation):kòu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拼湊、拼接不牢固,沒有結構性的組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扣砌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用來形容事物的構造或組合不牢固、不結實。它通常用于描述建筑、文章、論點等方面,指這些事物的構造沒有嚴謹性和穩定性,容易出現問題或崩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扣砌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批評或諷刺那些組織不嚴謹、構造不牢固的事物。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建筑結構脆弱、容易倒塌;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文章邏輯混亂、無法令人信服;還可以用來形容一個論點缺乏根據、站不住腳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扣砌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卷七十四·班彪傳》中。班彪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文學家和歷史學家,他在書中形容當時的政治亂世時說:“時亂政扣砌,無可言者。”這里的“時亂政扣砌”形容了當時政治的混亂和組織的不嚴謹,成為了后來“扣砌”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扣砌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扣”和“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房子是扣砌的,一場大風就能把它吹倒。
2. 這篇文章的論證太扣砌了,根本不具備說服力。
3. 這個項目的計劃太扣砌了,根本無法實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扣砌”與“拼湊不牢固”這個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拼圖拼湊得不牢固,一觸即散的形象,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新聞報道,或者觀察周圍的事物,尋找更多關于“扣砌”的例子,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積木堆得太扣砌了,一碰就倒了。
2. 初中生:他的作文結構扣砌,邏輯不清晰。
3. 高中生:這個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太扣砌了,根本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4. 大學生:這個研究項目的設計扣砌,無法達到預期的研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