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狃
基本解釋
熟稔,有經驗。 宋 王安石 《酬王詹叔奉使江東訪茶法利害見寄》詩:“命官惟賢材,職事又習狃。”
成語(Idiom):習狃(xí niǔ)
發音(Pronunciation):xí ni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習性固執,不易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習狃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習和狃。習意為習慣、習性,狃意為固執、執著。因此,習狃指的是一個人的習性非常固執,不愿意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習狃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堅持己見、固執己見的人。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也可以用于批評某人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習狃一詞最早見于《莊子·逍遙游》一文中。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文化名人,他以幽默、夸張的方式來描述自己的思想。在《逍遙游》中,莊子說他能夠自由自在地游走于天地之間,不受任何約束。他用習狃來形容那些固執己見、不愿改變的人,暗示他們是受到限制的,無法像他一樣自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習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太習狃了,就是不聽別人的意見。
2. 她的習狃性格讓她在團隊合作中遇到了很多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習狃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頭戴習字帽子,身穿狃字衣服,一副固執己見的樣子,這樣就可以記住習狃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習狃相關的成語,例如習以為常、習慣成自然等,可以幫助加深對習狃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太習狃了,一直堅持自己的游戲規則。
2.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做個小組項目,但是我覺得我可以一個人完成,因為我習狃。
3. 中學生:我妹妹太習狃了,不愿意嘗試新的運動項目。
4. 大學生:有些人對于新的觀點非常習狃,不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