倀鬼
基本解釋
◎ 倀鬼 chāngguǐ
[traditional ghost who was devoured by tiger] 傳說中被虎咬死的人變成的鬼,這個鬼又成為虎的幫兇,引虎去傷害別人
英文翻譯
1.(傳說中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的鬼, 這個鬼不敢離開老虎, 反而給老虎做幫兇) (in old stories) ghost of one devoured by a tiger (it leads the beast to devour others)
詳細解釋
(1).舊時迷信傳說,謂人死于虎,其鬼魂受虎役使者為“倀鬼”。 唐 裴鉶 《傳奇·馬拯》:“二子并聞其説,遂詰獵者,曰:‘此是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為虎前呵道耳。’” 魯迅 《朝花夕拾·后記》:“老虎噬人的圖上,也一定畫有一個高帽的腳色,拿著紙扇暗地里在指揮。不知道這也就是無常呢,還是所謂‘倀鬼’?”
(2).指溺死者的鬼魂。《太平廣記》卷三五二引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李戴仁》:“江河邊多倀鬼,往往呼人姓名,應之者必溺,乃死魂者誘之也。”
(3).舊指為盜賊察情探路的人。 清 唐孫華 《時世公子行》:“摸金厚地富媼泣,探珠滄海鮫人號。爪牙四路布倀鬼,白晝攘攫窮搜牢。”
成語(Idiom):倀鬼
發音(Pronunciation):chāng g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邪惡的靈魂或惡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倀鬼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迷信觀念,認為有些人死后會變成惡鬼,為人間帶來不幸。這個成語形容邪惡的靈魂或惡鬼,常用來形容作惡多端、危害他人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倀鬼一詞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邪惡、殘忍、冷血的人或行為。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行為或某個事件的性質,以表達對其危害性的警示和譴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倀鬼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但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常有關于惡鬼和邪靈的描寫。這些故事和傳說中的惡鬼形象,逐漸演變為現代成語“倀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倀鬼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倀”指惡鬼,“鬼”表示邪惡的靈魂。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發音也相對容易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倀鬼,經常欺負弱小的人。
2. 這個鄰居真是個倀鬼,總是找借口來搗亂。
3. 那個公司老板被揭露出是個倀鬼,欺騙了很多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倀鬼”與邪惡、惡鬼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可以想象一個邪惡的靈魂或惡鬼在行惡之前的樣子,以便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惡鬼、邪靈相關的中國文化和傳說,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的迷信觀念和民間傳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小偷是個倀鬼,偷了我朋友的錢包。
2. 初中生:那個校霸是個倀鬼,整天欺負同學。
3. 高中生:這個政客真是個倀鬼,竟然利用民眾的信任來謀取私利。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老板是個倀鬼,他為了利潤不擇手段。
5. 成年人:這個騙子是個倀鬼,他用各種手段騙取他人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