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足
基本解釋
山腳。《詩·大雅·早麓》“瞻彼旱麓” 毛 傳:“麓,山足也。” 唐 徐浩 《謁禹廟》詩:“山足靈廟在,門前清鏡流。” 宋 梅堯臣 《三層瀑》詩:“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再落至山腰,三落至山足。” 清 唐孫華 《東林寺》詩:“我行山足下,了不聞鈴鐸。”
成語(Idiom):山足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ān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山勢高聳,山峰接連不斷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喻山勢險峻,連綿起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山勢險峻,山峰連綿的景象。也可用于比喻事物連續(xù)不斷,層出不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李密傳》中有一句:“天地之勢,山足而谷骨。”這句話指的是天地之間的山勢高聳,山峰接連不斷的樣子。后來,人們將“山足”作為一個獨立的成語來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脈山足連綿,景色非常壯觀。
2. 這個地區(qū)的山足險峻,很適合登山愛好者。
3. 這個行業(yè)的競爭山足,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山足”想象成一座山脈,山峰連綿起伏,形成一條腳印,表示山勢險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山有關的成語,如“山高水長”、“山明水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這座山足連綿,好像一條巨龍?zhí)稍诘厣稀?/p>
2. 初中生(14歲):這個地區(qū)的山足險峻,很適合進行戶外探險。
3. 高中生(17歲):這個行業(yè)的競爭山足,只有不斷學習提升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