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
基本解釋
◎ 用事 yòngshì
(1) [be in power]∶執政;當權
趙太后新用事。——《戰國策·趙策》
用事擅權
(2) [act]∶[憑感情、意氣等]行事;辦事
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漢書·丙吉傳》
感情用事
(3) [quote]∶引用典故
押韻不必有出處,用事不必拘來歷。——《滄浪詩話·詩法》
文章用事,不使人覺
英文翻譯
1.(行事) act
詳細解釋
(1).謂有所事。指行祭祀之事。《周禮·春官·大祝》:“過大山川,則用事焉。” 鄭玄 注:“用事,亦用祭事告行也。”《穀梁傳·定公四年》:“﹝ 蔡昭公 ﹞歸,乃用事乎 漢 ” 范寧 注:“用事者,禱 漢水 神。”
(2).謂有所事。指執法行刑。《商君書·賞刑》:“ 晉文公 將欲明刑,以親百姓,于是合諸侯大夫于 侍千宮 , 顛頡 后至,吏請其罪,君曰:‘用事焉。’吏遂斷 顛頡 之脊以徇。”
(3).謂有所事。指起兵;使用武力。《漢書·田儋傳》:“且 秦 復得志於天下,則齮齕首用事者墳墓矣。” 顏師古 注:“首用事,謂起兵而立號者也。” 五代 羅隱 《讒書·書馬嵬驛》:“ 天寶 中,逆胡用事,鑾輿西幸, 貴妃 死於 馬嵬驛 。”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契丹》:“既破虜而平 晉 ,遂用事於 燕 ,不克而還,自此虜復為中國之患。”
(4).執政;當權。《戰國策·秦策三》:“今 秦 ,太后、 穰侯 用事, 高陵 、 涇陽 佐之。”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 靈 、 獻 之世,閹宦用事,羣姦秉權。” 宋 司馬光 《劉道原<十國紀事>序》:“方 介甫 用事,呼吸成禍福。凡有施置,舉天下莫能奪。”
(5).指執政者。《史記·伍子胥列傳》:“ 子胥 專愎彊諫,沮毀用事,徒幸 吳 之敗以自勝其計謀耳。”
(6).當令。《史記·律書》:“無射者,陰氣盛用事,陽氣無餘也。”《漢書·丙吉傳》:“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 宋 秦觀 《春日雜興》詩之九:“桃李用事辰,鮮明奪云綺。”
(7).指文學作品中引用典故。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 沉侯 文章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詩用事》:“天下書雖不可不讀,然慎不可有意於用事。” 明 胡應麟 《詩藪·宋》:“ 宋 人用事,雖種種魔説,然中有絶工者,如 梅昌言 :‘ 亞夫 金鼓從天落, 韓信 旌旗背水陳’,冠裳偉麗,字字天然,此用事第一法門也。”
(8).辦事。《紅樓夢》第一○一回:“吏部奏請急選郎中,奉旨照例用事。”
成語(Idiom):用事
發音(Pronunciation):yòng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有事情要辦或有工作要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用事指有事情要辦或有工作要做。它強調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積極行動,承擔責任,完成任務。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忙碌、積極進取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忙碌、積極進取的狀態。也可以用來表示一個人有事情要辦,不能參與其他活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這個成語的具體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傳說。它是根據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而產生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用事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用”和名詞“事”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這幾天非常用事,沒有時間參加你的聚會。
2. 他工作非常用事,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3. 她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人,總是用事不辭勞累地完成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用事”這個成語與忙碌、積極進取的狀態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忙著處理各種事務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更多關于努力工作和積極進取的文章和故事,來進一步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要完成很多作業,所以非常用事。
2. 初中生:為了提高成績,我每天都要學習很多知識,非常用事。
3. 高中生:考試臨近了,我要復習很多科目,所以非常用事。
4. 大學生: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我要積極參加各種實習和培訓,非常用事。
5. 成年人:工作中有很多任務要完成,我每天都很用事。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