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釋義] (成)《論語·憲問》:“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指本意是說別人而事實上卻正說著了自己。多用于以譏諷對方講人家的話,恰好是講他自己。
- [構成] 主謂式:夫子|自道
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fū zǐ zì dào ㄈㄨ ㄗㄧˇ ㄗㄧˋ ㄉㄠˋ夫子自道
《論語·憲問》:“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子貢 曰:‘夫子自道也。’”指本意說別人而事實上卻正說著了自己。 郭沫若 《創造十年》四:“我雖然不曾自比過 歌德 ,但我委實自比過 屈原 。就在那一年所做的《湘累》,實際上就是‘夫子自道’。”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夫子自道
成語(Idiom):夫子自道
發音(Pronunciation):fū zǐ zì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以為是,自命不凡,自以為是地說話或行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夫子,指古代儒家學者孔子,也用來泛指學者、大師。自道,指自己說話或行事。夫子自道表示一個人自以為是,自命不凡,自我吹噓或自我標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當有人過于自信地說話或行事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們自以為是、自命不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論語》中的一則對話。孔子曾經說:“吾道一以貫之。”(我的道理是一貫的)一個學生聽后說:“夫子自道也。”(夫子自己說自己的話)意思是指孔子自以為是,自命不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夫子自道的結構是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夫子自道,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
2. 這個人自以為是,總是夫子自道,不肯認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孔子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孔子自以為是地說話的情景,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孔子的思想和教義,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
2. 學習其他與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相關的成語,如自負、目空一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夫子自道,不肯聽老師的建議。
2. 初中生:她在班級里夫子自道,總是覺得自己最聰明。
3. 高中生:這個學生太夫子自道了,從不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指導。
4. 大學生:有些人在討論問題時太夫子自道,不愿聽取不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