蹻履
成語(Idiom):蹻履
發音(Pronunciation):qiāo lǚ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走路姿態高傲自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蹻指高舉,履指腳步。蹻履比喻人的姿態高傲自負,不肯低頭屈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態度傲慢,不肯屈服或妥協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一則故事,描述了屈原在楚國政壇上的遭遇。屈原是楚國的一位大臣,因與賈生意見不合,被賈生陷害,被趕出宮廷。屈原離開時,以高傲的姿態蹲履而行,表達了他不肯低頭屈膝的決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蹻履為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蹻履地走進會議室,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2. 她蹻履地回應了老板的批評,顯得非常不屑一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蹻履與高傲自負的姿態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高舉著腳步昂首走路的形象,來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含有“蹻”字的成語,如“蹻手蹻腳”、“蹻鼻子豎眼睛”等,來拓展對該字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10歲):他蹻履地走進教室,好像自己是班里最棒的一樣。
2. 初中生(14歲):她蹻履地拒絕了同學們的合作請求,因為她覺得自己比他們優秀。
3. 高中生(17歲):他蹻履地面對老師的批評,不愿意接受任何反駁。
4. 大學生(20歲):她蹻履地拒絕了公司的低薪offer,因為她對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