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龜
基本解釋
古稱大一尺二寸之龜,其甲用于占卜。《書·禹貢》:“ 九江 納錫大龜。” 孔 傳:“尺二寸曰大龜。”《左傳·昭公十八年》:“使 公孫登 徙大龜。” 唐 韓愈 《復志賦》:“假大龜以視兆兮,求幽貞之所廬。”
成語(Idiom):大龜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à g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人行動遲緩、反應遲鈍,比喻懶散無為或思維遲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龜這個成語中的“大”表示程度很高,“龜”指的是烏龜。烏龜因為行動遲緩、反應遲鈍而被人們稱為“大龜”。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某人行動遲緩、反應遲鈍,無法及時做出決策或完成任務(w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表現(xiàn)遲緩、無所作為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人的懶散態(tài)度或思維遲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龜這個成語的起源并無具體故事可考。烏龜因為行動緩慢而被人們稱為“大龜”,進而引申為形容某人行動遲緩、反應遲鈍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太大龜了,總是拖拖拉拉,什么事都做不完。
2. 這個項目的進展太大龜了,我們需要加快速度。
3. 他思維遲鈍,經(jīng)常被人嘲笑成大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將“大龜”形象化為一個行動遲緩、反應遲鈍的烏龜,用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深入了解烏龜?shù)纳盍曅院吞攸c,了解為什么烏龜被人們視為行動遲緩的動物。
2. 學習其他與行動遲緩、反應遲鈍相關(guān)的成語,如“龜毛”、“龜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上學總是遲到,他真是一個大龜。
2. 小學生:我每次做數(shù)學題都特別慢,老師說我是個大龜。
3. 初中生:他從來不主動參加課堂活動,真是個大龜。
4. 高中生:他的反應速度總是慢半拍,同學們都戲稱他為大龜。
5. 大學生:他的學習態(tài)度太懶散了,老師說他是個大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