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捄
成語(Idiom):賑捄(zhèn jī)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賑捄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意為施舍救濟。通常指通過捐贈物資或幫助貧困人民來給予救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賑捄由兩個字組成,賑意為救濟、幫助,捄意為施舍、贈送。賑捄的含義是通過施舍救濟來幫助困難的人們。這個成語強調了施舍救濟的善行,表達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和援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賑捄通常用于形容人們慷慨解囊,捐贈物資或提供幫助來救濟貧困或受災的人們。可以用于表揚慈善機構、個人或團體的善舉,也可以用于呼吁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和幫助貧困人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賑捄這個成語源自《史記·齊太公世家》中的一個故事。相傳,齊國太公望在位時,曾經遇到了一次大旱災。太公望感到非常心痛,于是他親自到河邊挖沙,用沙堆積成堤壩,以防止洪水泛濫。他還動員民眾捐助糧食、金銀等物資,幫助受災的人們。太公望的這種行為被后人稱為賑捄,成為了施舍救濟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賑捄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賑”是動詞,意為贈送、捐贈;“捄”是動作的對象,意為施舍、救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慈善機構多年來一直在賑捄貧困地區的人們。
2. 在遭受地震災害后,各界紛紛賑捄災區人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賑捄這個成語與慈善捐贈的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自己站在一個捐贈物資的地方,將物品贈送給需要幫助的人們,這樣可以幫助記憶賑捄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賑濟、救濟等,了解更多關于施舍救濟的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昨天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慈善義賣活動,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賑捄了一些書籍和文具。
2. 初中生:我們班組織了一次賑捄貧困山區的活動,大家捐款購買了一批學習用品送給那里的學生。
3. 高中生:社團成員們每個月都會到當地的敬老院賑捄老人們,陪伴他們聊天、打掃衛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