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李
成語(Idiom):擘李
發音(Pronunciation):bān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地善良,樂于助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擘李”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擘”和“李”。其中,“擘”是指用手力分開,拆開的意思;“李”是指李子,是一種水果。成語“擘李”的基本含義是指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它形象地比喻一個人樂于為他人分憂解難,樂于幫助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擘李”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善良和樂于助人的品質。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表達對他人的贊美和欣賞,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多幫助他人,多關心他人的困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成語“擘李”源自《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的故事。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有位將軍名叫田忌,他在一次比賽中,以弱勝強,擊敗了強大的趙國軍隊。比賽中,田忌特意選擇了一匹瘦弱的馬,而對手則選擇了兩匹強壯的馬。在比賽中,田忌以智慧和戰略戰勝了對手。比賽結束后,田忌說:“我用一匹馬贏了你們兩匹馬。”這句話形象地表達了田忌善于用智慧和策略戰勝對手的能力,也體現了他的善良和樂于助人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擘李”的結構是“動詞 + 名詞”。其中,“擘”是動詞,表示分開、拆開的意思;“李”是名詞,表示李子這種水果。這個結構形象地比喻了一個人樂于助人的品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經常擘李幫助別人。
2. 她的樂于助人的品質讓她成為了大家眼中的擘李人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擘李”的形象進行聯想來記憶。可以想象一位善良的人,用手將李子分開,樂于與他人分享。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成語“擘李”之后,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善良、樂于助人相關的成語,如“慷慨解囊”、“樂善好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擘李的好同學,總是樂于幫助別人。
2. 初中生:她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經常擘李幫助身邊的人。
3. 高中生:他的樂于助人的品質讓他成為了學校里的擘李人物。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向擘李的人學習,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