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冊
基本解釋
◎ 方冊 fāngcè
[ancient books]
圣賢事業,俱在方冊。——韓愈《與孟尚書書》
詳細解釋
簡牘;典籍。 漢 蔡邕 《東鼎銘》:“保乂帝家,勛在方冊。” 唐 張九齡 《賀赦表》:“臣聞古之王政,雖在方冊,將崇舊典,必俟圣君。”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方冊》:“方冊云者,書之於版,亦或書之竹簡也。通版為方,聯簡為冊。” 明 張寧 《方洲雜言》:“ 唐舉 、 許負 而下,載諸方冊者皆其驗者,不驗而弗傳者尤多也。”
成語(Idiom):方冊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c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掌握了各種技能和知識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冊是由“方”和“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方指各個方面、各種技能和知識,冊指書籍。方冊指掌握了各種技能和知識的人,形容一個人博學多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冊一詞常用于形容學識淵博、能力高強的人,可以用于夸獎某個人的全面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科舉制度。在古代,科舉是選拔官員的一種制度,參加科舉考試的人需要掌握各種技能和知識。而合格的考生會被稱為方冊之才,因為他們能夠在各個方面都有所涉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冊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真正的方冊之才,無論是文學還是科學都有深厚的造詣。
2. 這位教授可謂是方冊中的方冊,他的學識廣博令人佩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方冊的發音“fāng cè”與“放側”聯想起來,想象一個人把各種技能和知識都放在身邊,形容這個人博學多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方冊之外,還可以進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可以通過閱讀書籍、參加培訓課程、參與實踐等方式來不斷充實自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方冊之才。
2. 初中生:老師說,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成為方冊之才。
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夠成為一名方冊之才,為社會做出貢獻。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我要全面發展自己,成為一個方冊之才。
5. 成人學習者:雖然年紀已經不小了,但我仍然希望成為一個方冊之才,不斷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