髿鬖
成語(Idiom):髿鬖(pinyin:sāo xūn)
發音(Pronunciation):sāo x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行走時搖擺不定,步履蹣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髿鬖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由“髿”和“鬖”兩個字組成。其中,“髿”是指人行走時身體搖擺不定,步履蹣跚的樣子;“鬖”則表示行走時左右搖晃。因此,髿鬖形容一個人在行走時姿態不穩,步伐不穩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髿鬖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步伐不穩定,行走時身體搖擺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走路不穩,或者指某個行為或行動不穩定、不得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德充符》中有一段描述鬼神的故事:“鬼神之行,髿鬖盈滿;人之行也,非特鬼神之行也,亦有髿鬖者。”這段文字描述了鬼神行走時身體搖擺不定的樣子,進而引申為人行走時搖擺不定的意義,形成了成語“髿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髿鬖是由兩個形象的字組成的,形象地描繪了人行走時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路髿鬖,看起來好像要摔倒。
2. 這個舞蹈演員的舞姿髿鬖,給人一種搖擺不定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髿鬖”拆分為“髿”和“鬖”,并將其與行走時搖擺不定的形象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生動的形象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行走、姿態相關的成語,如“扶搖直上”、“步履蹣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走路髿鬖,像個搖擺的小丑。
2. 初中生:那個女孩走路髿鬖,好像要跌倒一樣。
3. 高中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不應該髿鬖不前,而是要堅定地前行。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髿鬖”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