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讓
基本解釋
嚴厲責備?!?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霍光傳》:“ 光 聞之,切讓 王莽 ?!薄?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陳忠傳》:“近以地震策免司空 陳襃 ,今者災異,復欲切讓三公?!薄顿Y治通鑒·唐高宗永徽二年》:“ 金州 刺史 滕王 元嬰 驕奢縱逸……上賜書切讓之?!薄睹魇贰ず趹梻鳌罚骸暗叟?,盡奪諸將 大猷 等職,切讓 宗憲 ,令剋期平賊?!?/p>
成語(Idiom):切讓
發音(Pronunciation):qiē r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主動讓步,自愿退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切讓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切”和“讓”兩個字組成。切,意為割斷、切斷;讓,意為退讓、讓步。切讓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主動割斷自己的利益,自愿退讓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切讓這個成語多用于描述在爭議或爭執中的一方,為了和解或維護和諧關系而主動退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切讓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相傳,在春秋時期,齊國和楚國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斗。最后,齊國國君為了避免戰爭帶來的災難,主動讓步,割讓了一片土地給楚國。這種主動退讓的行為被后人稱為“切讓”,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切讓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切”為動詞,表示主動行為;“讓”為賓語,表示退讓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談判中,雙方都需要做出一些切讓,以達成共識。
2. 他為了保持友好關系,主動切讓了一些自己的利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切”字的發音和“割斷”的意義,以及“讓”字的發音和“退讓”的意義,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切讓”意思相近的成語,如“退讓”、“讓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游戲中,為了讓大家都開心,我主動切讓了一次。
2. 初中生:面對分歧,雙方都應該學會切讓,以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
3. 高中生:在團隊合作中,大家需要相互切讓,才能達到更好的結果。
4. 大學生:在社會交往中,我們應該學會切讓,以促進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