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張
基本解釋
伸張,擴大。 梁漱溟 《致陳獨秀書》:“然而到了晚年……甚至把從前所主張的,如申張民權、排斥迷信之類,有返回去的傾向。”
成語(Idiom):申張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 zh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積極主動地爭取、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權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申張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申”指的是主動提出或表明,而“張”則表示展開、發揮。因此,申張的基本含義是積極主動地爭取、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權益。這個成語強調個體或群體應該主動行動,積極爭取自己的利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申張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團體在面對困難、不公平待遇或不公正的現象時,勇于發聲,爭取自己的權益。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工作場所、學校、社會公益活動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申張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詩經·小雅·申張》。在古代,申張是指用樂器演奏的一種技巧,意為拉開琴弦,使聲音充分發揮。后來,這個詞語引申為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權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申張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申”為動詞,“張”為賓語。可以在句子中作為動詞短語使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申張自己的觀點,贏得了大家的支持。
2. 這個社團成員勇于申張,為大家爭取了更多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申張”的方法可以是通過與“主動爭取”相關的形象進行聯想。你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舞臺上,高舉手臂,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權益,這樣就能夠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申張”相關的成語,如“申冤”、“申斥”等,可以幫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和應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申張自己的權益,不讓別人欺負我。
2. 初中生:老師不公平對待我們,我們要申張自己的權利。
3. 高中生:面對學校的不合理規定,我們應該申張學生的權益。
4. 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可以鍛煉自己申張的能力。
5. 成年人:工作中要勇于申張自己的觀點,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
希望這個關于“申張”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祝你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