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齋日
基本解釋
佛教語。謂每月持齋素食并禁止屠宰的十天。《地藏經·如來贊嘆品》:“復次 普廣 ,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圣像前讀是經一徧,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 唐 高祖 《禁行刑屠殺詔》:“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十齋日,并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斷屠殺。”亦省作“ 十齋 ”。 唐 白居易 《春日閑居》詩之一:“今日非十齋,庖童饋魚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老身年五十一歲了,又奉十齋,怎敢説謊?” 清 汪價 《三儂贅人廣自序》:“近日士大夫,皆以奉十齋、打葉子為名流雅尚。”
成語(Idiom):十齋日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zhāi r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每個月的十五日,佛教寺廟中僧人進行全天禁食,靜坐冥想,念經誦佛的日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齋日是佛教中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是僧人進行修行的重要時間。在每個月的十五日,僧人會進行全天禁食,不吃任何食物,只喝清水。同時,他們會進行靜坐冥想,以及念經誦佛,用于增長智慧和提升修行境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十齋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通常在寺廟中會有相關的慶祝活動。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十齋日”這個成語來形容某個人或團體在特定時間內進行全天禁食或專心修行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十齋日源自佛教傳統,起源于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時代。據傳,釋迦牟尼佛曾經在月圓之日,即每個月的十五日,與弟子們一起進行禁食和修行。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佛教中的重要儀式和節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十齋日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十”、“齋”、“日”三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個月的十五日都會進行十齋日的禁食和冥想。
2. 在寺廟里,僧人們每個月的十五日都要舉行盛大的十齋日慶祝活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十齋日”與佛教的修行活動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僧人在十五日進行全天禁食和冥想的場景,以及寺廟中舉行的盛大慶祝活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更多關于佛教的節日和儀式,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意義。
2. 深入研究佛教的修行方法和教義,了解更多關于禪宗和禪修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是十齋日,我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寺廟里參加慶祝活動。
2. 初中生:我聽說佛教中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叫十齋日,是僧人進行禁食和修行的日子。
3. 高中生:在佛教寺廟中,每個月的十五日都會舉行盛大的十齋日儀式,非常莊嚴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