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義
基本解釋
小仁小義。《宋史·道學傳二·尹焞》:“今之上策,莫如自治。自治之要,內則進君子而遠小人,外則賞當功而罰當罪,使主上孝弟通於神明,道德成於安彊,勿以小智孑義而圖大功,不勝幸甚。”
孑義(jié yì)
發音:jié yì
基本含義:指孤獨、孤立無援。
詳細解釋:孑義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處在孤獨、孤立無援的狀態下。這個詞語常常用來描述一個人沒有朋友、沒有支持、沒有幫助的情況。
使用場景:孑義這個詞語常常用來描述一個人在困境中的孤獨、無助和無望。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社交圈中沒有朋友,或者一個人在工作中沒有支持和幫助的情況下感到孤獨和無助。
故事起源:孑義這個成語來自于《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的學生曾子被趕出魯國,他歸隱到一個小山村。在村子里,曾子過著孤獨、貧窮的生活,沒有人理解他的苦衷。因此,孑義這個成語就形容了曾子在這個村子里的孤獨和無助。
成語結構:孑義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孑”表示孤獨、孤立,第二個字“義”表示無援、無助。
例句:
1. 他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里感到孑義,沒有朋友和家人的陪伴。
2. 這個項目的負責人感到孑義,沒有得到任何支持和幫助。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孑義”這個成語與曾子的故事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詞語的含義。另外,你也可以將“孑義”與“孤獨無助”這幾個詞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孑義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關于曾子的故事,以及其他與孤獨、無助相關的成語,如“孤苦伶仃”、“孤掌難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感到孑義,因為沒有人和我一起玩。
2. 初中生:他在新學校里感到孑義,因為沒有朋友。
3. 高中生:我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里感到孑義,沒有家人的陪伴。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有時候會感到孑義,因為沒有得到任何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