宂雜
基本解釋
亦作“冗雜”。繁多雜亂。《南史·蕭昱傳》:“ 昂 弟 昱 字 子真 ,少而狂狷,不拘禮度,異服危冠,交游冗雜。” 唐 元稹 《敘詩寄樂天書》:“昨行 巴 南道中,又有詩五十一首,文書中得七年已后所為向二百篇,繁亂冗雜,不復置之執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郭生》:“ 郭 具言所苦,且出殘課示 王 。 王 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覆視涴卷,類宂雜可刪。”《紅樓夢》第四回:“因見 王夫人 事情宂雜,姐妹們遂出來,至寡嫂 李氏 房中來了。”
宂雜(hòng zá)
發音(Pronunciation):hòng z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混亂、雜亂無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宂雜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的混亂、雜亂無章的狀態。它可以用來描述物品的擺放、文字的排列、人群的聚集等等,表示無序、雜亂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宂雜一詞常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混亂狀態,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中。比如,用來形容書桌上亂七八糟的書籍和文具,或者形容一個人的思維和行為雜亂無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宂雜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莊子·秋水》一篇中。文章中描述了秋水的流動,以及人們對秋水的不同理解。其中有一句話是:“宂宂者水也,宂宂者不可以鏡也。”意思是說,秋水是宂雜的,它不能夠照出清晰的鏡像。從這句話中衍生出了對事物混亂、雜亂無章狀態的描述,即宂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宂雜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宂”是形容詞,表示混亂、雜亂的狀態;“雜”是形容詞,表示混雜、混亂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房里亂七八糟,真是宂雜。
2. 這篇文章的結構宂雜,讓人難以理解。
3. 人群中宂雜的聲音使得整個場景顯得更加喧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宂雜這個詞語,可以聯想到一個雜亂無章的場景,比如一間亂七八糟的房間。可以將這個場景與宂雜這個詞語的發音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宂雜相關的成語,比如宂雜不堪、宂雜無章等等。
2. 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故事或者觀察生活中的場景,來理解宂雜這個詞語的更多用法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書包里東西太宂雜了,找不到要的東西。
2. 初中生:這間教室的桌子椅子擺放得太宂雜了,沒有規律。
3. 高中生:這個報告的結構太宂雜了,需要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