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負
基本解釋
人民負擔。 毛澤東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調整稅收,酌量減輕民負。”
英文翻譯
1.people's burden [load]
成語(Idiom):民負(mín fù)
發音(Pronunciation):mín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百姓背負著重稅和苦役的生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民負一詞源自古代社會,特指百姓承擔著沉重的負擔和艱苦的生活。在古代,統治者常常將重稅和苦役加在百姓身上,導致百姓生活艱難。因此,民負成為了形容百姓生活困苦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社會中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況,強調他們承受著沉重的負擔和壓力。也可以用來批評統治者對百姓的不公平對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律歷志》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漢朝時期,百姓被征收的賦稅和苦役非常重,生活十分困苦。有一次,漢武帝巡視時看到百姓背負著重稅和苦役的辛苦,感到十分心疼,便寫下了“民負”兩個字,表達了對百姓的同情和思考。這個故事成為了“民負”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民”和“負”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社會不應該讓百姓民負重稅和苦役。
2. 在古代,百姓常常因為民負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1. 關聯故事:聯想漢武帝看到百姓背負重稅和苦役的場景,記住“民負”成語的含義。
2. 創造聯想:將“民負”與“負擔”相聯想,表示百姓承擔重負。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階級分化和百姓生活狀況,了解更多關于“民負”的背景知識。
2. 學習其他與社會階層和社會不公平相關的成語,如“貧富”、“勞苦功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每天工作很辛苦,為了養家糊口,真是民負重擔。
2. 初中生:我們應該關注社會底層的民負問題,為他們爭取更好的生活條件。
3. 高中生:歷史課上學到,古代百姓常常因為民負而生活在極度貧困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