詬數
成語(Idiom):詬數(gòu shù)
發音(Pronunciation):gòu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人、事進行指責和批評,對其進行評頭論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詬指指責、批評,數指評頭論足。詬數表示對人或事物進行挑剔、指責、批評,將其缺點和錯誤公開批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對他人言行不滿或對事物進行挑剔的情況。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合,例如工作、學習、社交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記載了一個關于“詬數”的故事。據說,漢代的文學家劉向在寫作《新序》時,對當時的社會風氣進行了批評。他提到了一位叫做樊綽的人,他以富有的家境和出色的才華自居,卻經常對別人進行指責和詬數。劉向認為這種行為是不合適的,因此在《新序》中寫道:“詬數之人,不足與論其美。”從此,這個成語就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詬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詬”和“數”分別表示詬責和指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對別人的缺點進行詬數,卻很少注意自己的問題。
2. 她對我的工作總是挑剔,不停地詬數我做得不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詬數”拆分為“詬”和“數”,并與“挑剔”、“批評”等詞語聯系起來記憶。此外,可以聯想到故事起源中劉向對樊綽的批評,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詬病”、“指責”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總是詬數我們的作業,讓我們覺得很難過。
2. 初中生:同學之間不應該互相詬數,而是要互相幫助和鼓勵。
3. 高中生:老師的課堂上經常會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詬數,以促進我們的思考能力。
4. 大學生:在學術界,對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詬數是非常常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