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獷
成語(Idiom):暴獷
發音(Pronunciation):bào g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的氣勢威武、豪放霸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暴獷是由形容詞“暴”和形容詞“獷”組成的成語,暴指氣勢猛烈,獷指氣魄豪放。兩者結合,表示人或事物的氣勢威武、豪放霸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暴獷多用于形容人的氣勢或事物的威武,可以用來形容英勇的將軍、威武的山川、雄壯的景色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暴獷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七年》中的“暴獷之士”,形容一位勇猛威武的將軍。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用來形容各種有威武氣勢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充滿了暴獷之氣,讓人印象深刻。
2. 這座山峰高聳入云,給人一種暴獷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暴獷的發音和意義,將其與豪放、威武的形象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具有相似意義的成語,如“威武不屈”、“氣勢磅礴”等,豐富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那只暴獷的老虎嚇得我不敢靠近。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武術表演非常暴獷,贏得了觀眾的掌聲。
3. 高中生(16-18歲):這部電影展現了一位暴獷的將軍的傳奇故事。
4. 大學生及成人(19歲及以上):他的演講充滿了暴獷之氣,令人受到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