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hí shì zhī yì ,bì yǒu zhōng shì ㄕㄧˊ ㄕㄧˋ ㄓㄧ ㄧˋ ,ㄅㄧˋ ㄧㄡˇ ㄓㄨㄙ ㄕㄧˋ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見“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成語(Idiom):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í shì zhī yì, bì yǒu zhōng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在一個小城市中,一定會有忠誠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源自《左傳·襄公十三年》。它形容在一個小城市中,即使人數(shù)不多,也一定會有忠誠的人存在。它表示無論環(huán)境多么艱難,總會有人保持忠誠和正直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小團體或群體中,總會有一些忠誠正直的人。也可以用來鼓勵人們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要保持忠誠和正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左傳》記載,當時晉國襄公要派遣使者到一個小城市,但擔心那里沒有忠誠的人。于是,他派了幾個人去觀察。結果,他們回報說,即使是一個小城市,也一定會有忠誠的人存在。于是,襄公派遣了使者,結果使者成功地完成了任務。這個故事表達了“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五個漢字組成,分為兩個部分。前三個字“十室之邑”表示小城市,后兩個字“必有忠士”表示一定會有忠誠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小班級里,雖然人數(shù)不多,但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我們要珍惜每一個值得信賴的同學。
2. 在這個公司中,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我們要發(fā)掘和培養(yǎng)那些忠誠正直的員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十室之邑”與“必有忠士”進行對比記憶。也可以將“十室之邑”理解為小城市,而“必有忠士”理解為一定會有忠誠的人,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有關忠誠和正直的成語,如“忠言逆耳”、“忠心耿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我們班級里,雖然人數(shù)不多,但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我相信我的好朋友一定是一個忠誠的人。
2. 初中生:在我們足球隊中,雖然隊員不多,但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我們要相互支持,共同努力。
3. 高中生:在我們學校的學生會中,雖然成員不多,但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我們要為同學們的利益盡心盡力。
4. 大學生:在我們實驗室中,雖然人數(shù)不多,但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我們要保持科研的誠信和正直。
5. 成年人:在我們社區(qū)中,雖然居民不多,但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我們要為社區(qū)的安寧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