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舌
基本解釋
即廣長舌。 清 吳偉業 《贈蒼雪》詩:“ 迦文 開《十誦》,廣舌演四部。” 靳榮藩 輯注:“《華嚴經》:‘菩薩以廣長舌於一音中現無量音。’”參見“ 廣長舌 ”。
成語(Idiom):廣舌
發音(Pronunciation):guǎng s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能言善辯、口才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廣舌是指人的口才非常好,能夠說服別人,擅長辯論和演講。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能夠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善于用言辭來影響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廣舌常常用來形容那些在辯論、演講或交流中能夠巧妙運用言辭的人。這個成語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口才出眾,也可以用于諷刺那些善于說話卻不負責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廣舌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是這個成語的意義和應用在古代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國古代,口才是一種很重要的技能,能夠決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因此,廣舌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與古代文化中對口才的重視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廣舌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字組成:廣和舌。廣意為廣泛、廣闊,舌意為舌頭、口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廣舌使得他在辯論比賽中脫穎而出。
2. 這位演講者的廣舌讓聽眾深受感動。
3. 她的廣舌讓她成為了一個優秀的銷售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的舌頭變得非常廣闊,可以說出各種各樣的話,從而形容這個人的口才出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廣舌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文化中對口才的重視,以及古代辯論和演講的技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廣舌讓他成為了班級里的小演講家。
2. 初中生(13-15歲):她的廣舌使得她在辯論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廣舌讓他在學生會的競選中脫穎而出。
4. 大學生(19-22歲):她的廣舌讓她成為了學校辯論隊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