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
基本解釋
(1).官名。 戰(zhàn)國 時已有此官, 秦 及 漢 初稱典客,為九卿之一。 武帝 時稱大鴻臚。 漢 成帝 尚書置客曹,主管外交及處理民族間的事務。 東漢 光武 分為南北主客二曹, 晉 分左右南北四主客, 南朝 單有主客, 唐 宋 因之。 明 置主客郎中員外郎,為禮部的屬司,掌諸藩的朝貢,接待給事等事。 清 末廢。 漢 時 匈奴 亦置此官。《漢書·匈奴傳上》:“而使 郭吉 風告單于。既至匈奴,匈奴主客問所使, 郭吉 卑體好言曰:‘吾見單于而口言。’”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一·六足龜》:“予在主客時見之。”
(2).主人與賓客。 唐 杜甫 《遣懷》詩:“舟車半天下,主客多歡娛。”《新唐書·食貨志二》:“戶無主客,以居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 老舍 《老張的哲學》十:“主客坐齊,不點菜飯,先唱二簧。”
(3).接待賓客。 宋 張齊賢 《洛陽縉紳舊聞記·梁太祖優(yōu)侍文士》:“ 荀鶴 ( 杜荀鶴 )為主客者引入,令趨驟至階陛下。”《二程語錄》卷十六:“ 程子 葬父,使 周恭叔 主客。”
(4).貨主與顧客。 清 顧張思 《土風錄》:“貿易相與曰主客。”
(5).猶主顧。《何典》第四回:“若另尋主客,也終非久長之計。”
(6).主要的客人。 劉剛 《跟隨朱副主席的日子》:“客人共有四個,上午就請來了,主客是敵兩個團長,并無團副或副團長。”
(7).主要與次要。 清 楊倫 《杜詩鏡銓·凡例》:“ 杜 集諸人酬唱詩附載集中者,向與本文平列,未免主客不辨,今改用低一格寫。” 潘天壽 《聽天閣畫談隨筆·布置》:“畫事之布置,須注意畫面內之安排,有主客,有配合,有虛實,有疏密,有高低上下,有縱橫曲折。”
(8).軍事術語。指作戰(zhàn)雙方。 唐 李華 《吊古戰(zhàn)場文》:“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孫子·謀攻》“倍則分之” 何 氏注:“主客力均,善戰(zhàn)者勝也。” 清 夏爕 《中西紀事·朱貴廟碑》:“主客之地形既異、聲援之犄角無聞。”
(9).文章的章法之一。又稱主賓論。以本題主旨為主,以他物相襯為客。
英文翻譯
1.host and guest; guest of honour
成語(Idiom):主客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ǔ k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主客是一個雙音詞,主要指明事物的主次關系,主要指一個人或事物的主要地位或身份,次要指其他人或事物的地位或身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主客是由“主”和“客”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用來表示事物的主次關系。其中,“主”指的是主要的、重要的,而“客”則指次要的、輔助的。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事物的地位或身份的高低、重要性的大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主客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描述人物的地位或事物的重要性。在工作場合,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公司或團隊中的地位高或重要性大。在家庭中,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高或身份重要。此外,還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主次關系,指明其中的重要與次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主客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禮儀制度。在古代社會中,人們非常注重身份和地位的差異,主客的概念也體現了這種思想。在古代宴會上,主人被視為主,享有特殊的地位和待遇,而客人則是次要的,需要遵守主人的規(guī)矩和禮儀。因此,主客這個成語就成為了形容事物的主次關系的代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客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主”和“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中的地位非常高,無論是老板還是同事都對他非常尊敬,可以說是主客之尊。
2. 在家庭中,父母是主,孩子是客,因此孩子需要遵守父母的規(guī)矩和要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主客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宴會的場景,主人坐在主席位上,享受著特殊的待遇,而客人們則圍繞在主人身邊,被視為次要的地位。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主客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關于主客的用法和相關成語,可以學習以下成語:主次懸殊、主賓有別、主仆顛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級中是班長,其他同學都是我的主客。
2. 初中生:老師是學校的主,我們是他的客,需要遵守校規(guī)校紀。
3. 高中生:學校的校長是學校的主,老師和學生是他的客,需要尊重他的權威。
4. 大學生:教授是學院的主,學生是他的客,需要遵守教授的要求。
5. 成年人:我在公司中是主,其他同事都是我的客,需要我來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