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朝令夕改
發音(Pronunciation):cháo lìng xī g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政策或規定在短時間內頻繁變更,沒有穩定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朝令夕改”源自《后漢書·杜恕傳》:“朝廷所立,夕改易。”意為朝廷制定的政令或規定,在一天之內就被改變。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政策或規定頻繁變更,缺乏穩定性和一貫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某個組織、政府或個人頻繁修改政策,導致人們無法適應或失去信任的情境。也可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事風格不穩定,常常改變主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后漢書·杜恕傳》記載,朝廷在制定政令時,常常在一天之內就進行修改。這種頻繁的變動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和不穩定感,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朝令(Morning decree)夕改(Evening alteration)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部門的政策朝令夕改,使得企業無法做出長遠規劃。
2. 這位領導的作風太朝令夕改了,大家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結構分成兩部分,朝令和夕改。朝令代表早上制定的政令,夕改代表晚上的變動。可以通過聯想早晚的變化來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改弦更張”、“翻云覆雨”等,加深對穩定性和一貫性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今天說要改作業的要求,我覺得好朝令夕改啊。
初中生:這個游戲公司的更新太頻繁了,簡直朝令夕改,我都跟不上了。
高中生:政府的政策一直在朝令夕改,真讓人無法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