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決
基本解釋
(1).片面地判斷。《史記·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於名而失人情。”
(2).獨自決斷。《隋書·來護兒傳》:“吾在閫外,事合專決,豈容千里稟聽成規!”《明史·何福傳》:“帝以 福 有才略,寵任逾諸將, 福 亦善引嫌,有事未嘗專決。” 清 王柏心 《張軍門歌》:“閫外進退孰專決,坐恨庸才制英杰。” 吳晗 《朱元璋傳》第七章一:“丞相對一切庶務有權專決,統率百官,只對皇帝負責。”
成語(Idiom):專決
發音(Pronunciation):zhuān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專心決斷,專注決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專決指專心致志,決斷果斷。表示在處理事情時專注于決定,不猶豫或拖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適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做決定時非常果斷、堅定和專注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領導者、決策者或者在重要場合下做出決策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該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名叫范蠡的大臣,他非常聰明和睿智。有一次,楚國國君問他如何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范蠡回答說:“專心致志,決斷果斷。”這句話后來被人們概括為“專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專”表示專注、專心;第二個字“決”表示決斷、決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困難時總是能夠專決而果斷地做出正確的決定。
2. 領導者在處理問題時需要有專決的能力,不能猶豫不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專決”這個成語與“專心決斷”這個含義聯系起來,同時可以將“專決”與“果斷”這個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決斷、決策相關的成語,如“猶豫不決”、“果斷決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時專決地選擇了正確的答案。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選班長,我覺得我有能力,所以我專決地參選了。
3. 高中生: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我經過深思熟慮,專決地選擇了計算機科學。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助你全面學習并理解“專決”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