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約
基本解釋
[釋義]
(動)沒有履行約會。
[構成]
動賓式:失|約
[例句]
他從不失約。(作謂語)
[同義]
負約
[反義]
如約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break a promise; fail to keep an appointment; stand sb. up
詳細解釋
◎ 失約 shīyuē
[fail to keep an appointment]不去赴約
不要失約
謂沒有履行約定的事項。今多指未履行約會。語本《史記·高祖本紀》:“﹝ 陳恢 ﹞乃踰城見 沛公 曰:‘臣聞足下約先入 咸陽 者王之……足下前則失 咸陽 之約,后又有彊 宛 之患。’” 宋 文天祥 《<候船難>詩序》:“交謂船已失約,奈何?” 元 方回 《約端午到家復不果賦吳體》詩:“端午到家復失約,良辰闕酒非真窮。” 吳組緗 《山洪》二八:“保長沒有失約,第二天大早上果然從 黃龍溪 趕了回來。”
成語(Idiom):失約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y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違背約定,沒有履行諾言或承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失約是指在約定的時間或地點沒有按照約定的方式履行諾言或承諾。這個成語強調了對諾言的不守信,違背了雙方的約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失約常用于形容某人沒有按照預定的時間或地點履行諾言或承諾。可以用來指責對方的不守信,或者提醒自己要遵守約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失約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官員叫季札,他曾經答應一個人在某個時間前幫他辦一件事,但是最終沒有履行諾言。這個事情傳到了國王的耳朵里,國王非常生氣,認為季札失約是對他的不尊重。于是,國王下令將季札處死,并規定以后任何人失約都要受到懲罰。從此以后,人們就用“失約”來形容沒有履行諾言或承諾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失約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失”是動詞,表示違背、沒有履行;“約”是名詞,表示約定、諾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失約了,沒有按時到達約定的地點。
2. 我們不能失約,要遵守諾言。
3. 這次合作的失敗是因為對方失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約定了與朋友一起去看電影的時間,但是卻沒有按時到達,朋友因此生氣。這樣的情景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和失約相關的成語,如“不守信用”、“食言而肥”等。也可以學習其他和誠信、守信用相關的成語,如“守信”、“信守不渝”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失約了,沒有按時還我書。
2. 初中生:他失約了,沒有按時參加我們的聯歡會。
3. 高中生:他失約了,沒有按時交作業。
4. 大學生:他失約了,沒有按時參加我們的社團活動。
5. 成年人:他失約了,沒有按時支付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