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票
成語(Idiom):硃票(zhū piào)
發音(Pronunciation):zhū p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紙空頭支票,表示沒有實際價值或無法兌現的承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硃票一詞源于古代紙張的顏色,紅色的紙張被稱為“硃紙”,因此,硃票指的是紅色的支票,也即一張沒有實際價值的支票。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承諾或者承諾的回報沒有任何實際效果或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硃票常用來形容某人的承諾或者回報沒有任何實際效果或價值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商業交易、政治承諾、友情或愛情關系中的虛假承諾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硃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其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人用硃紙做成支票來騙取他人錢財的情節。這個故事使得硃票成為形容虛假承諾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硃票是由“硃”和“票”兩個字組成的,其中“硃”表示紅色,“票”表示支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答應幫我修理車,結果只是一張硃票,一點實際行動都沒有。
2. 這份合同就像一張硃票,根本無法兌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硃票”與紅色的支票關聯起來,紅色是硃票的特點之一,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紙空文”、“一紙空談”等,可以幫助加深對虛假承諾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答應給我買禮物,可是最后只是一張硃票。
2. 初中生:她的承諾就像一張硃票,毫無實際作用。
3. 高中生:政客的許諾往往只是一張硃票,無法兌現。
4. 大學生:他的承諾只是一張硃票,一點實際行動都沒有。
5. 成年人: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承諾,很多時候只是一張硃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