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食
基本解釋
謂稟受于自然。《莊子·德充符》:“圣人不謀,惡用知?不斲,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 成玄英 疏:“鬻,食也。食,稟也。天,自然也。以前四事,蒼生有之,稟自天然,各率其性,圣人順之,故無所用己也。”
成語(Idiom):天食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間難得一見的奇特景象或罕見的美味食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食一詞源自《漢書·律歷志》,指天空中出現的奇特景象,如日食、月食等。后來引申為罕見的美味食物,或指罕見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非常罕見、難得一見的事物或美味佳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張良的智者,他曾經與劉邦在長平之戰中結識。有一次,劉邦與張良一同觀察到了一道天空中的奇特景象,正是日食。張良以天食為喻,形容此景象罕見非常,也希望劉邦能夠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從此,天食成為了形容罕見事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食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其中“天”表示罕見、難得一見,“食”表示食物或景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道菜是大廚特意為你準備的天食,你一定要好好品嘗。
2. 今天的日食真是天食,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壯觀的景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天食”與罕見的美味食物或奇特景象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天文、美食相關的成語,如“月明星稀”、“珍饈美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教室里的天食是老師特意給我們帶來的巧克力蛋糕。
2. 初中生:昨晚我看到了一道天食,滿天的星星閃爍著美麗的光芒。
3. 高中生:這本書是一部文學界的天食,我一口氣讀完了整本小說。
4. 大學生:這個展覽會上的藝術品真是天食,每一件作品都讓我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