匄骸骨
基本解釋
謂官吏請求辭官。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下:“然余以病匄骸骨,儻恩旨垂允,自此歸田園,帶月荷鋤,得遂此生矣。”
匄骸骨(gǎi hái gǔ)
發音:gǎi hái gǔ
基本含義:形容人體瘦弱、衰弱。
詳細解釋:匄骸骨是由兩個詞語組成,匄指匍匐,骸指骨頭的殘骸。匄骸骨形容一個人瘦弱得像骨頭的殘骸一樣,非常衰弱。
使用場景: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體瘦弱、衰弱的狀態。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很差,非常虛弱。
故事起源: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叔孫僑如之追鄭,遇病人,曰:‘奚病也?’曰:‘匄骸骨。’”這個故事描述了一個人生病得非常虛弱,身體像骨頭的殘骸一樣衰弱。
成語結構:匄骸骨是由兩個詞語組成,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
1. 他病了一段時間,現在變得匄骸骨了。
2. 那個年輕人每天只吃一頓飯,已經變得匄骸骨了。
記憶技巧:可以將匄骸骨與“骨頭的殘骸”聯系起來,表示一個人瘦弱得像骨頭的殘骸一樣,非常衰弱。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健康和身體狀況相關的成語,例如“虛弱不堪”、“面黃肌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病了很久,現在看起來像個匄骸骨。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受傷了,現在變得匄骸骨,需要好好休息。
3. 高中生:考試前幾天他幾乎沒睡覺,現在看起來像個匄骸骨。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