殽脀
成語(Idiom):殽脀
發音(Pronunciation):yāo y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狼狽不堪、破敗不堪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殽脀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殽”指的是破敗不堪,狼狽不堪的樣子,“脀”指的是殘破、破敗。合在一起,“殽脀”形容人或事物的狀況非常糟糕,狼狽不堪,毫無尊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形象或狀態,也可用來形容事物的破敗不堪。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以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不滿或嘲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殽脀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確切的記載,但一般認為它源于古代的民間故事或傳說。根據一些解釋,這個成語可能與戰爭有關,形容戰爭中被打敗的一方狼狽逃竄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殽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殽”是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破敗不堪的樣子;“脀”是名詞,指的是殘破、破敗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形象在那次失敗后變得殽脀不堪。
2. 這個建筑物經過年久失修,已經變得殽脀不堪。
3. 這個團隊的表現讓人感到很殽脀,毫無成果可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你可以嘗試將“殽脀”這個成語與“破敗不堪”這個意思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人或物體被打得狼狽不堪,破爛不堪的樣子,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殽脀”相關的成語或詞語,例如“殘破不堪”、“狼狽不堪”等,以擴展你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個小朋友的畫畫水平太差了,畫得像個殽脀。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比賽中輸得很慘,整個人看起來很殽脀。
3. 高中生(16-18歲):經過那次失敗,他的名聲變得殽脀不堪,再也無法恢復了。
4. 大學生及以上:那個政治家在丑聞曝光后,形象變得殽脀不堪,無法再繼續從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