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憤
成語(Idiom):忠憤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f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國家、民族或正義事業忠誠并且憤怒不平的情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忠憤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忠”和“憤”。忠指對國家、民族或正義事業的忠誠,憤指憤怒不平。忠憤在一起表示忠誠和憤怒的結合,表達了對不公正、不道德行為的強烈不滿和憤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忠憤常用于描述對國家利益、民族尊嚴或公正事業的忠誠和憤怒。可以用于表達對不義行為的譴責,對侵略行為的抗議,或對社會不公正現象的不滿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忠憤一詞最早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初敗,趙人張良以忠憤死。”這里的忠憤指的是張良對項羽的忠誠和對戰敗的憤怒。后來,忠憤逐漸成為表達對國家、民族或正義事業忠誠并憤怒不平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忠憤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國家的忠憤使他勇敢地站出來維護正義。
2. 面對不公正的待遇,她內心充滿了忠憤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忠憤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對國家、民族或正義事業的忠誠和憤怒,并與忠憤這個成語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忠憤相關的成語,如忠心耿耿、義憤填膺等,以擴大詞匯量和加深對忠憤情感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祖國的忠憤使我更加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
2. 初中生:面對社會不公正現象,我內心充滿了忠憤之情,希望能改變現狀。
3. 高中生:對于國家的利益受損,我感到忠憤難平,希望能為國家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