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巡道
基本解釋
古代官名。 唐 代遣使分道出巡,稱為分巡某某道。 明 代于按察司之下設立按察分司,其長官負責監督、巡察其所屬州、府、縣的政治和司法等方面的情況,謂之“分巡道”,皆戴按察副使或僉事等銜。 清 初仍之, 乾隆 時裁銜存官,代表巡撫分巡其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當今年二月間, 林銘球 同 襄陽 分巡道 王瑞柟 、總兵 左良玉 秘密定計。”
成語(Idiom):分巡道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xún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分開巡邏的道路,也比喻各自負責的領域或職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分巡道”源自古代巡邏制度,當時官員或士兵需要分散巡邏,以確保治安和安全。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各自負責的領域或職責,表示各自分工明確,各盡其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團隊或組織內部分工合作,每個人有明確的職責,各司其職。也可以用于形容各個部門或單位之間的合作,各自負責的領域互不干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分巡道”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鑿記載,但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巡邏制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團隊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巡道,各司其職。
2. 各部門之間要做好信息共享,但也要保持各自的分巡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分巡道”拆解為“分”、“巡”、“道”三個部分來記憶。同時,可以想象一個團隊或組織在一個大道上分散巡邏,每個人負責自己的區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分工合作、團隊合作相關的成語和故事,如“各司其職”、“分工明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分工很明確,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分巡道,負責不同的工作。
2. 初中生:在學校的各個部門中,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分巡道,各自負責不同的工作。
3. 高中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團隊的成員分工明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巡道,負責不同的任務。